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个全球金融枢纽的崛起

元描述: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解读,深入分析上海金融体系建设、改革开放、服务实体经济、监管协同与风险防范化解等内容,并探讨金融科技、数字人民币、绿色金融、人才引进等关键领域,展现上海打造全球金融枢纽的雄心壮志。

引言: 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心城市,上海在全球金融版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4年8月22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条例,分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全球金融枢纽

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夯实发展基础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根本在于构建现代金融体系,而这离不开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条例明确了上海将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深化货币、外汇、债券、股票、期货和衍生品、保险、黄金、票据、信托、股权等金融市场改革,推动金融市场有序联动,强化金融市场间的监管协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展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功能。

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 深化市场改革: 上海将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高水平建设科创板,优化科创板发行承销、股债融资、并购重组、市场交易、股权激励、退市监管等制度。
  • 拓展市场功能: 上海将支持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在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互联互通和统一对外开放,探索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国债期现货市场等。
  • 提升国际化水平: 上海将完善期货和衍生品产品序列,推动更多期货和期权品种上市、对外开放,发挥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
  • 丰富金融指标体系: 上海将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丰富金融领域“上海价格”“上海指数”指标体系,培育人民币资产定价基准。

金融机构体系建设:

  • 支持机构发展: 上海将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的发展,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本市设立功能性总部、分支机构、专业子公司和专营机构。
  • 优化机构定位: 上海将推动在沪金融机构完善机构定位、创新组织形式、优化差异化发展路径,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等的激励约束机制。
  • 培育国际竞争力: 上海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促进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

  • 完善基础性产品: 上海将支持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等完善信贷、股票、债券、信托、保险等基础性金融产品,发展期货和衍生品。
  • 丰富风险管理工具: 上海将构建种类齐全、丰富多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工具。
  • 扩大服务供给: 上海将支持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等加强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

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 设立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 上海将支持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在本市设立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配合推进在沪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实现境内外互联互通。
  • 提升功能和服务: 上海将支持交易、支付、清算、结算、登记、存管、征信等在沪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加强核心技术开发、提升功能,提供定价、风险管理和金融担保品管理等服务。
  •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上海将支持在沪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和规则制定,推动其成为全球金融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

高水平金融开放:拥抱全球机遇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打造高水平金融开放的先行先试区,条例明确了上海将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增强金融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扩大金融开放:

  • 深化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上海将进一步优化金融开放政策,为境外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 上海将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提升金融开放政策的国际化水平。
  • 增强金融开放政策的可预期性: 上海将加强金融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定的投资环境。

金融改革创新:

  •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将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实施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 探索离岸金融发展: 上海将发挥浦东新区法规功能,在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探索与离岸相关的交易、外汇管理制度,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
  • 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境内投资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的业务试点: 上海将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境内投资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的业务试点,扩大投资范围,拓展参与主体,创新投资模式。

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 发展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业务: 上海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业务,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培育和集聚各类资产管理机构: 上海将支持资产管理行业优化产品和服务,支持商业银行等在本市设立专营托管机构。
  • 深化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上海将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深化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制定政策措施,加快机构集聚,扩大再保险业务规模。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赋能经济发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实体经济,条例明确了上海将支持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等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金融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上海国际经济中心能级提升。

科技金融:

  • 推进上海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上海将构建与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能级提升。
  • 完善科技信贷风险共担机制: 上海将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在本市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
  • 支持科技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上海将支持科技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发行债券、并购重组、再融资等。

股权投资:

  • 支持股权投资集聚区建设: 上海将完善投资退出绩效奖补机制,支持企业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等落地运营。
  • 完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 上海将加强市、区两级政府引导基金联动,促进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发展,推动全国社保基金、国家级母基金等在本市投资。
  • 支持建设天使投资专业化服务平台: 上海将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建设天使投资专业化服务平台。

产业并购:

  • 支持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 上海将推动开展产业并购投资,鼓励产业并购基金推动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提高产业整合效率。
  • 支持链主企业开展并购投资: 上海将推动上下游协同创新,支持链主企业开展并购投资。
  • 加大对并购活动的金融支持: 上海将引导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并购活动的金融支持力度。

绿色金融:

  • 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发展: 上海将支持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领域丰富产品和服务体系,开展团体标准等标准建设,参与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制定。
  • 支持气候投融资和生物多样性金融: 上海将协同发展金融市场和碳市场,支持气候投融资和生物多样性金融。
  • 建设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上海将建设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入驻和绿色项目入库。

普惠金融:

  • 推动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上海将建立普惠金融顾问制度,推动各区及相关产业园区建立融资服务中心。
  • 鼓励金融机构丰富贷款品种: 上海将提升首贷户比重,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
  • 完善小微企业信贷奖励政策: 上海将优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创新政府性融资担保模式。

供应链金融:

  • 鼓励金融机构与链主企业合作: 上海将推进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开发差异化的融资产品,完善服务体系。
  • 支持深化供应链票据产品服务功能: 上海将扩大供应链票据应用,便利票据贴现。
  • 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产业链相关企业应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 上海将提高担保权利透明度,确认债权债务关系,提升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

监管协同与风险防范化解:构建安全体系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金融监管协同与风险防范化解,条例明确了上海将建立地方金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及其在沪机构的监管合作、风险研判及处置协同、信息共享和重大事项通报会商等,实现金融风险早期识别、预警、暴露和处置。

监管协同:

  • 建立地方金融工作协调机制: 上海将依托协调机制,加强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及其在沪机构的监管合作、风险研判及处置协同、信息共享和重大事项通报会商等。
  • 建设地方金融监督管理信息平台: 上海将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及其活动的信息归集、监督管理、调查统计和风险监测,实现与有关部门监管信息的互联共享。
  • 建立金融稳定协调联席会议机制: 上海将开展常态化风险处置和风险处置评估,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风险防范化解:

  • 建设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上海将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适应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 建立金融市场快速应对机制: 上海将防范股市、债市、期市、汇市等风险跨市场传导,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 建立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体系: 上海将监测评估境内外经济金融风险,动态完善应对预案,预防、处置金融突发事件。

信用体系建设:

  • 加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上海将推进金融信用信息全面归集共享,深化公共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共享应用。
  • 推动长三角跨区域公共信用信息共享: 上海将为长三角地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化服务。
  • 加强经营主体名称和经营范围等商事登记管理: 上海将依法强化守信激励与失信约束。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 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 上海将督促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等在提供金融产品或者服务时履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定义务。
  • 健全金融消费者投诉与争议处理机制: 上海将督促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服务适当性管理,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金融人才环境建设:引领人才发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金融人才的支撑,条例明确了上海将制定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人才培养集聚、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政策措施。

人才培养:

  • 深化金融相关学科建设: 上海将支持高等院校深化金融相关学科建设,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 设立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 上海将设立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为金融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 引进国际认可的金融职业能力考试认证机构: 上海将支持其在本市开展相关认证业务,提升金融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人才引进:

  • 鼓励金融机构以及相关单位从境内外引进各类高层次、紧缺金融人才: 上海将为引进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户籍和居住证办理、住房、医疗保障、外籍人士永久居留等服务。
  • 将国际通用、本市急需的境外金融类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目录: 上海将为具有相关境外金融职业资格且符合条件的金融人才,在申请注册从业资格或者办理执业登记等方面提供便利。

人才激励:

  • 制定金融人才奖励办法: 上海将对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贡献的各类金融人才给予奖励,激励金融人才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贡献。

人才评价和流动:

  • 健全金融人才评价、流动、激励等机制: 上海将培育金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为金融人才提供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流动机制。

金融营商环境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良好的金融营商环境,条例明确了上海将加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金融信用信息全面归集共享,深化公共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共享应用,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化服务。

信用体系建设:

  • 加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上海将推进金融信用信息全面归集共享,深化公共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共享应用。
  • 推动长三角跨区域公共信用信息共享: 上海将为长三角地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化服务。

金融纠纷解决机制:

  • 建立投诉、调解、公证、裁决一站式金融纠纷非诉解决与执行机制: 上海将提高金融纠纷化解效率。
  • 加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数字化建设: 上海将推动金融领域小额纠纷高效处置。

金融审判机制创新:

  • 推进金融审判机制创新: 上海将完善金融纠纷示范判决、代表人诉讼等专业化金融审判机制。
  • 加强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建设: 上海金融法院将加强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建设。
  • 加强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在沪机构、市地方金融部门的沟通: 上海将协同推进行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

金融信息服务:

  • 支持发展金融信息服务行业: 上海将培育和引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信息服务机构,提高金融信息服务能力,打造金融信息服务产业链,建设国际金融资讯中心。

智库建设:

  • 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相关领域智库建设: 上海将支持智库加强前沿研究,提高智库决策咨询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专业服务机构:

  • 培育和引进专业服务机构: 上海将支持法律、会计、审计、评级服务、投资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在本市发展,提高国际化水平。

行业自律组织:

  • 支持金融领域相关行业自律组织服务行业发展: 上海将支持其规范市场秩序、完善自律机制,开展行业标准化建设和教育培训。
  • 发挥金融领域相关社会组织作用: 上海将建设跨界共治和社会参与的协调议事与沟通交流平台。

金融科技:驱动未来发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是金融科技,条例明确了上海将推进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产业集聚高地,在数字银行、保险科技、支付科技、证券资管、智能投顾、金融资讯等领域,集聚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 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产业集聚高地: 上海将集聚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发展。
  • 支持高等院校、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行业组织等联合搭建创新研发平台: 上海将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金融科技行业交流与成果转化: 上海将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 建设金融科技基础设施、重点机构、创新平台: 上海将支持在沪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加强科技赋能,构建安全可靠、开放兼容的金融核心系统。
  • 支持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等参与城市算力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共数据开放基础设施等建设: 上海将为金融科技应用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

金融科技应用推广:

  • 通过政策支持、创新激励、项目资助等推动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金融机构加快关键软硬件技术应用: 上海将推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 开展相关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增强数字化监管能力: 上海将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数字人民币:

  • 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 上海将建设数字人民币创新与运营中心等功能性平台,便利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
  • 研究数字人民币支撑区块链价值体系支付等应用: 上海将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 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 上海将促进数字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Q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A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仅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和金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利于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增强中国金融市场竞争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金融支撑。

Q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有哪些?

A2: 上海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丰富的金融人才储备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其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拥有辐射周边地区的优势,能够带动长三角地区金融产业发展。

Q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哪些挑战?

A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着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压力加大、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难度加大等挑战。

Q4: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A4: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加强金融监管协同与风险防范化解,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打造更加完善的金融生态体系,最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Q5:个人如何参与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

A5: 个人可以通过提升自身金融素养,学习金融知识,积极参与金融投资,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等方式参与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

Q6: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普通民众有哪些影响?

A6: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带来更多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促进居民财富增长,提高生活水平。

结论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的出台,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上海将抓住机遇,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加强金融监管协同与风险防范化解,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吸引全球金融资源,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最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